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医学影像技术(1008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机构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超声科、介入治疗科等部门,培养从事摄影、仪器操作、影像检查等医学影像技术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放射医学技士 | 放射医学技士 |
六、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观念,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3.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4.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下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6.具有团队医疗的意识,能与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良好的协作。
(二)专业知识目标和技能
1.具有医学影像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2.具有进行医学影像常用技术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药物、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统筹处理的能力。
4.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进行防护的能力。
5.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储存和打印的能力。
6.具有解决医学影像检查、影像后处理、超声检查等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运用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征象做出初步描述与分析的能力。
8.具有对常用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器械进行保养和维护的能力。
9.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并按工作程序处理公共卫生异常情况的能力。
10.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交流。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
本科:医学影像技术
八、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修订并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校、医为平台,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熟练及职业素养一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九、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疾病概要、医学影像设备、X线物理与防护等。
十、教学课程安排及教学进程
三年制中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课程安排及教学进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 | 学时数 |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 |||||||
总数 | 理论 | 实践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文 化 础 课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36 | 36 | 0 | 2 | 临 | 临 | |||
职业导航 | 24 | 24 | 0 | 4 | ||||||
哲学与人生 | 36 | 36 | 0 | 2 |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36 | 36 | 0 | 2 | ||||||
历史 | 36 | 36 | 0 | 2 | ||||||
体育与健康 | 108 | 18 | 90 | 2 | 2 | 2 | ||||
英语 | 72 | 72 | 0 | 4 | ||||||
语文应用基础 | 108 | 108 | 0 | 4 | 2 | |||||
艺术欣赏 | 36 | 30 | 6 | 2 | ||||||
信息技术基础 | 72 | 36 | 36 | 4 | ||||||
专 业 心 课 程 | 物理应用基础 | 36 | 30 | 6 | 2 | |||||
化学应用基础 | 36 | 30 | 6 | 2 | ||||||
解剖学基础 | 126 | 116 | 10 | 7 | ||||||
生理学基础 | 72 | 59 | 13 | 4 | ||||||
病理学基础 | 72 | 60 | 12 | 4 | ||||||
疾病概要 | 144 | 94 | 50 | 8 | ||||||
电工与电子技术 | 108 | 67 | 41 | 6 | ||||||
X线物理与防护 | 36 | 36 | 14 | 2 | ||||||
X线摄影化学与暗室技术 | 54 | 27 | 27 | 3 | ||||||
医学影像设备 | 144 | 78 | 66 | 6 | 6 | |||||
影像技术学 | 216 | 105 | 111 | 10 | 6 | |||||
影像诊断学 | 216 | 108 | 108 | 10 | 6 | |||||
超声诊断学 | 84 | 45 | 39 | 2 | 8 | |||||
影像断层解剖 | 36 | 30 | 6 | 2 | ||||||
合计 | 3144 | 1944 | 1303 | 641 | 33 | 31 | 34 | 30 | 600 | 600 |
十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医院实习教学相结合。
1、课堂教学。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2、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相关技能;三是直接为实习及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3、实践与实习。实践与实习是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实地学习,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进一步增长才干。
十二、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保障
1、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坚持学术水平与师德并重,教学能力与科研推广应用及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在医学影像专业人员中选拔和培养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使之成为医学影像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依托行业和临床医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养或引进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医学影像教学的专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之成为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3、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从医学影像行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建立完备的、合理的、动态的专业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保证医学影像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践,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安排到我校实习基地、医教结合的医院、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本教学团队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5、加强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升师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整合医学影像教学内容,开发、共享教学资源,丰富和充实医学影像学科前沿内容,鼓励本团队骨干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创造各种学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学位进修、学术交流、顶岗实践、社会服务;举办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等,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督导。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在校内外开展学术交流,拓展视野,促进知识交融,以确保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团队。
(二)教学条件保障
1、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医院紧密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系统,形成一个全新的“医教结合、顶岗实习”,具有医学影像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引进先进理念,通过(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要、具有就业竞争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医学影像专门人才。使学生零距离上岗。
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为目标,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加强教材建设,编写积极组织校内老师参与医学影像专业教材的编写。
4、实验实训建设,满足学校师生参加职业体验、专业实训实习、企业实践与专业调研的需求。
5、加强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实训教学水平高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
十三、考核评价
构建多方同参与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由学校教务科及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组共同负责对本专业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测评。进一步完善、落实学生评教、信息反馈等相关监控、评价制度,完善期中、期末质量评价。把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实现技能实训、理论考试、劳动纪律、医院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一)理论课程的考核评价
理论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出勤)占 40%,理论考试占60%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案例分析题。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二)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
实训课程采用了平时成绩和实操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全方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由学校、实习医院、技能考核三个方面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实习的出勤成绩,由实习医院负责评定;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技能操作等各方面表现由实习医院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评定;学生按照实习项目和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日记,参与科室业务学习,完成后撰写实习总结,这部分成绩,由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负责评定。把学生的“德、勤、绩、技、能”全部涵盖其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十四、师资队伍
必须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通过教师下临床实践锻炼、行业资格认证、聘用医疗卫生行业技术专家等方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专任教师下临床“充电”,鼓励专任教师参与骨干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一)专任教师
专业教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每人均能独立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具备熟练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能主持和参与中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二)兼职教师
医疗卫生医学影像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热心职业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能起骨干作用。
十五、毕业标准
学生在校修满本专业所要求的全部心修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德育、体育合格,完成实习中的全部项目且经考核合格。